資料科學教育,跨領域的實踐

實踐資料科學一個字「跨」,跨領域合作是從事資料科學教育與研究的最高原則。今年 9/2 (三) 由國立政治大學、淡江大學與DSP 智庫驅動聯合主辦了一場《資料科學教學經驗分享會》,由政治大學新聞系陳百齡教授、DSP智庫驅動謝宗震博士,以及多位參與過跨領域課程的同學輪番上場分享。

教授經驗

在研究與教學上,與政大資科具有深厚合作關係的陳百齡教授提到跨領域合作有幾個重點:

  • 相信:要相信合作真的產生價值
  • 了解:要了解對方的語言,建立暢通的溝通窗口
  • 互助:要替對方找出貢獻,合作才能長久
政治大學的陳百齡老師問了一個大哉問: DSP 智庫驅動 的訓練方式已經證明可以讓學生維持一星期的學習熱情,體制內的教學要如何維持 18 週的熱誠?

業師經驗

專注於推廣資料科學的謝宗震博士,更不吝分享他從業界角度是如何看待資料科學教育,他認為資料科學訓練必須包含三種核心元素:

  • 團訓:跨科系、跨領域的團隊合作,才能夠觸發不同背景學員的交流,交織出更全面的資料科學專案。
  • 實作:真的做過才知道如何作戰,在教練的引領下,每位學員都能夠適當的運用所學完成專案。
  • 應用:每個人都需要資料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找出具有商業價值或社會價值的應用,如此才會有更深入的學習動機。
DSP 智庫驅動 知識長 Johnson 表示:「不是學校没教,是學生不會用。」因此要透過跨領域實作,激發學習興趣,學以致用。

學員經驗

與會分享經驗的學生們,包含人文社會科學與資訊科學的學生,他們提到:

  • 資料思考很重要:參與過DSP資料營隊的學生都提到他們最大的收穫是資料思考方法與探索性資料分析的重要性。
  • 更有成就感:資訊背景的學生提到在跨領域小組專案中做出來的成果,因為具有社會價值,相較於在本科系上做的課程專案更具有成就感。
  • 成果更高質:傳播背景的學生提到他們跟跨領域團隊合作執行資料專案的過程,因為技術與工具的支援能夠做出更深入的成果。也能夠了解,在時間壓力下資料整理會是多複雜。
我最大的收獲:「我運用 資料思考,負責用資料回答同組組員提出的問題,並給予推薦的方式。」~ 資科系大三生

熱烈討論

會中來自各地的老師們熱烈討論著資料科學教育該如何實踐,譬如:

  • 四天的DSP資料營學生具有強烈的學習熱情,怎麼樣將他延續自18週的正式課程?
  • 跨領域課程不可能只是9週資訊課、9週傳播課,該如何設計讓學生有更好的體驗?
  • 資訊人在跨領域合作的過程中,是不是只能扮演工具人的角色?
  • DSP資料營有沒有可能到中南部遍地開花?

討論過程中,各種想法建議五花八門,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好的想法呢?總之,為學生設計的DSP資料營即將在中南部開設囉,敬請期待!

 同場加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